巴萨前主席受审:虚假账号抹黑案揭俱乐部舆论战

在顶级足球俱乐部那些光鲜亮丽的帷幕之下,有时隐藏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。最近,一则牵动全球体育界神经的案件,将我们带入了巴塞罗那俱乐部前主席约瑟普·马利亚·巴托梅乌所面临的严峻指控。这不再是关于转会费的锱铢必较,也不是赛场上的胜负恩怨,而是涉及数字时代里,权力如何被滥用,用以操弄舆论,甚至发起一场针对个人的“数字围剿”。


昔日掌舵诺坎普的巨头,如今坐在被告席上,直面指控。他被指控策划了一场精心布局的抹黑行动,矛头直指媒体巨头Mediapro的联合创始人豪梅-罗雷斯。此案的症结在于,俱乐部被怀疑利用虚假社交媒体账户,对罗雷斯进行系统性攻击。巴托梅乌的辩护,一如既往地坚定,他坚称2017年聘请与I3 Ventures公司关联的舆情监测公司Nicestream,仅仅是为了“监测社交媒体对俱乐部的评价”,而非授权创建任何虚假账户进行攻击。他甚至表示,虽知晓这些账户的存在,但“从未浏览其内容”,试图将自己与恶意行为撇清关系。


然而,庭审的进展揭示出与这份“清白”声明相悖的证据。最令人瞩目的,莫过于加泰罗尼亚警方在巴托梅乌住所查获的“监测文件”。这些文件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,因为它清晰记载了俱乐部高层对这些虚假账户的认知情况。这不仅仅是“知道有这么回事”,而是掌握着详细的运作情况。这无疑给巴托梅乌的辩护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,让他的“不知情”之说显得苍白无力。


让我们回溯一下这场“数字围剿”的背景。当时正值巴萨经历内马尔离队引发的动荡,以及加泰罗尼亚地区政治局势波谲云诡的时期。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,俱乐部投入巨资进行“舆情管理”似乎有其逻辑。披露的庭审细节显示,俱乐部通过拆分合同,向Nicestream支付了高达230万欧元的巨额服务费。如此庞大的开销,究竟购买了何种服务?是单纯的正面宣传,还是更隐蔽的“负面清除”?


巴托梅乌时任办公室主任马斯费雷尔的证词,试图将该项目定性为“推广俱乐部正面新闻”的“舆情管理”。他承认通过监测报告接触过相关内容,却又轻描淡写地将其描述为“带幽默感的批评而非煽动暴力”。这种“幽默感”的说法,与检方出示的证据形成了鲜明对比——那些专门攻击罗雷斯的网络账号,包括名为“《豪梅,一部恐怖片》”的社媒主页,以及多个社交平台上的恶意发声,很难用“幽默”二字来形容。它们更像是精心策划的诽谤和抹黑,字字句句都充满着恶意。


受害者豪梅-罗雷斯在法庭上的陈述,更是让人触目惊心。他控诉在2018至2020年期间遭受了“俱乐部资助的系统性网络攻击”。这种攻击是全方位的,通过抹黑手段,不仅严重损害了他的专业声誉,甚至侵犯了他的家庭生活。一个本应代表体育精神和公平竞争的豪门俱乐部,竟然被指控利用其影响力,在暗中对一位媒体人施加如此规模的伤害,这无疑是对足球道德底线的严重践踏。


巴托梅乌在庭审后,试图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身处恶意网络环境的“受害者”,甚至提及自己任内曾有60余个制作其个人表情包(代号“大雄”)的网络账号,试图将本案定性为当时恶劣网络环境的常态。然而,这种将有组织的、针对性的攻击,与一般性的网络调侃混为一谈的论调,显然站不住脚。个体用户的吐槽和恶意攻击,与一家顶级俱乐部资助的、有明确目的和目标的“舆情管理”项目,性质完全不同。


此案的判决结果,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巴托梅乌个人的法律责任。它将直接而深远地影响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形象,一个在全球拥有数亿拥趸的足球帝国,其管理层的诚信将受到严峻考验。这起案件,不仅是西班牙司法系统对一位前主席的审判,更是对现代足球管理中,道德伦理与权力边界的一次深刻反思。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,如何防止权力在网络空间中滋生出新的作恶方式,以及如何让那些试图操弄舆论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,正是此案留给我们的沉重命题。